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  >  教授(具有博士招生资格)

教授(具有博士招生资格)

王刚

基本情况
姓名: 王刚                
性别:
职称: 教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电话:
Email:
网址:

WWW.JLUROBOT.COM

详细情况
所在学科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所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感知、认知、决策)、机器人、无人驾驶
讲授课程: 软件工程、机器人设计与应用
工作经历:

个人简介:

王刚,男,1981年生,博士,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师从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吉林省机器人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江苏科技副总。吉林大学人工智能梦工场负责人、吉林大学教师产学研创基地负责人、吉林大学机器人研究组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2011年与黄大年教授合作开展地球深部目标解释与识别研究,并获得多项前沿性成果。已完成人工智能算法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嵌入式开发、电子电路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多学科交叉任务。

研究内容紧密围绕产业发展趋势,长期从事智能软件及设备的研究,包括机器视觉、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定位、规划、决策、控制、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领域的研究。以产业化需求为基点,将人工智能理论转化,并应用到机器人、自动驾驶、无人车、无人机、工业控制、安防监控、旅游观光、巡逻侦察、物流运输等行业。

  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子课题1项,GF课题1项、一汽集团产品研发1项、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1项、吉林市科技局创新发展计划1项。已发表论文37篇,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科研团队简介:

“吉林大学机器人研究组(JLUROBOT)”由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教授于2013年主导建立,由王刚负责全面工作,由吉林大学计算机、车辆、数学、自动化、机械等专业师生、工程师、研究员等70人构成。2019年吉林大学依托JLUROBOT成立了“吉林大学教师产学研创基地”和“吉林大学人工智能梦工场”。研究组以产学研为本,目前已自筹资金950万,累计科研项目经费投入8000万,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国家产业规划方向,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软件及装备的研究,团队可完成整套机器人的设计、加工、部署,涉及到环境感知、认知、定位、通讯、地图、决策、规划、控制、硬件平台、车辆、飞行器、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着重针对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多源传感器融合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应用于智能机器人、车辆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导航、无人船、安防、监控、JUNSHI装备等行业。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机器人关键技术(感知、定位、决策、规划、控制),构建共性自主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的脑系统,部署在车辆、飞行器、船舶、工程机械等平台,实现智能导航和控制,服务于交通、运输、教育、旅游、农业、工业、GF等领域。同时探索攻克人工智能存在的致命弱稳定性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扩展人工智能应用的广度。总体目标是为我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做出贡献。

 

重点研究内容:

(1)目标检测共性环境感知技术

  具体内容:针对无人系统环境感知共性关键问题,通过融合摄像头、多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感知系统,实现行人、车辆等目标的识别并测量目标的距离。

(2)可行驶区域识别与理解共性认知技术

  具体内容:针对无人系统可行驶区域共性认知关键问题,通过融合摄像头和多线激光雷达,构建三维空间可行驶区域语义分割系统,实现智能单元对环境中可行驶区域的识别与理解。

(3)三维高精度地图融合共性导航技术

  具体内容:针对无人系统基于高精度地图的导航共性关键问题,融合摄像头和多线激光雷达,实现对驾驶环境的地图测绘、三维地图重建,并给出最优路径规划。

(4)多传感器融合共性定位技术

  具体内容:针对无人系统定位共性关键问题,通过融合GNSS、IMU、 摄像头、多线激光雷达多种传感器,构建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实现全工况高精度定位。

(5)通用无人车平台

  具体内容:针对无人移动平台的通用性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重新设计无人车底盘机械架构、车控电子架构,实现转向、制动、油门的精准线控,形成无人观光车、无人物流车、无人特种车的通用移动平台。

(6)人工智能验证技术

  具体内容:针对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硬件、软件)潜在弱稳定性难以捕获、解释、评估的问题,通过自主设计方法实现对上述技术在不同条件(温度、湿度、天气、地形、场景)下功能、稳定性、性能等指标的测量,达到全方位精确验证人工智能技术可靠性的目的,同时可为人工智能系统的构建、融合、部署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性技术指导。

 

人才培养成果:

  继承黄大年教授精神,团队以培养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为目标,通过科研项目、商业项目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区别于其他团队的独特之处为,在真实环境中(市区、山区、沙漠),在真实平台上(车辆、机器人、传感器)验证算法的指标和稳定性,面向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输送必要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智能领域贡献关键力量。

  近3年团队毕业核心人员,就业岗位均为算法工程师(Special offer),起始年薪超过40万(不包含部门特殊奖励或股权收益)。具体就业公司如下: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部门)、百度(无人驾驶部门)、科大讯飞(计算机视觉部门)、上汽集团(无人驾驶部门)、Momenta(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公司)、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公司)、今日头条(计算机视觉部门)。

 

 

成果示范:

研究组已完成360°双目立体视觉雷达,360°双目立体视觉扫描仪,单目点激光测距系统,单目线激光测距系统,2D目标追踪系统,3D目标追踪系统,动态区域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目标检测系统,路况图像语义分割系统,模拟自动驾驶系统,安防巡逻机器人,智能侦察机器人,无人机承载机器人,小型侦察机器人,自动驾驶超算平台,室内高精度定位系统,激光视觉融合人工智能无人车等原型开发。

(1)2017年9月1-5日,项目组代表吉林大学在东北亚博览会展示了地面无人车等多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吉林省领导的高度评价,新华社等媒体给予了深度报道,受到科技界的广泛认可。

(2)2017年12月8日,项目组参加了吉林大学科技服务地方与合作发展大会,展示了最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示范成果。到场的大多数企业对项目组的成果十分关注,其中50余家企业正在与项目组进行产业化对接和项目合作洽谈。

(3)2018年4月3日,省长景俊海等省主要领导以及校主要领导视察实验室的人工智能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鼓励。

(4)2018年7月26日至27日项目组参加了吉大校友回吉创业暨第二届吉林大学科技服务地方与合作发展大会,展示了无人巡逻侦察机器人、无人物流车等研究成果。吉林省及吉林大学领导亲临现场。项目组正在与杰出校友共同商讨创新性的产学研之路。

(5)2018年9月15日项目组作为吉林大学代表参加了2018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十六届科普周主场活动,展示了研究组的小型巡逻侦察车等人工智能技术,受到了广泛好评。

(6)2018年9月20日—9月22日,项目组代表吉林大学参加了2018中国(长春)智慧城市博览会暨长春市科技成果展洽会,展示了无人巡逻侦察机器人、无人物流车等研究成果,受到广泛瞩目。

(7)2019年4月10日,项目组参加吉林大学与吉林移动合作签约暨5G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吉林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丽现场参观了展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8)2019年12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团队携项目“人工智能无人地面车平台”,代表吉林省总工会赴京参展,该设备特色鲜明、独具魅力,得到参观领导与嘉宾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