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由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安全学院、软件学院联合承办的方班研讨厅第134期现场课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方滨兴、郑纬民、王恩东等院士专家团队领衔,汇聚了来自吉大、北大、中科大等17所顶尖高校的学子,为师生呈现了一场深度交流的学术盛宴。
方班研讨厅:创新型教学的实践标杆
方班研讨厅又名“创新与思辨”,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设计并全程参与教学的研究生创新课程。课程以“授之以渔、掌握方法”为核心特色,采用小班制、研讨点评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讲、师生问、专家评”的深度翻转课堂形式,锻炼学生的求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思辨方法,最终实现创新与思辨素养的双重提升。
分班研讨:思维碰撞中深化学术认知
当日上午,7个研讨班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王湘浩楼同步开展。汇报主题涵盖数据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区块链安全等多个热门方向。研讨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呈现出“学生主讲、质疑互动、专家点评”的生动场景。汇报学生结合研究实践详细阐述学术观点,现场同学针对研究方法、创新点等提出质疑与探讨,点评专家则从学术规范、研究拓展、实践应用等维度给出专业指导,让师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学术问题的认知。同时,各班级同步开放腾讯会议,为无法到场的师生提供线上参与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学术交流。




集中报告:专家详解研讨厅核心环节
当日下午,全体师生齐聚王湘浩楼 B108,参加方班研讨厅专题报告。报告中殷丽华教授首先围绕“求源・熵减・思辨”教学方法,系统阐述方班研讨厅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路径;随后,吴联仁老师介绍论文选题的9类方向,结合案例强调“先避坑”原则与选题关键;束成钢老师明确研讨厅5个核心角色,细化选题、准备、报告、总结各环节要求及“论文信息、背景、方法、实验”四大考核指标;孙哲老师给出课中提问标准与正反案例,同时指出课后总结的常见问题;朱天清老师从提问老师视角,阐述其“思维引导者与学术桥梁”的定位,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提问方法,强调前期研读准备的重要性及自身成长路径。


此次方班研讨厅现场课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跨校学术交流的优质平台,更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国内高校的学术合作,学习方班研讨厅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助力更多学子提升科研创新与思辨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